贾紫弘 ,甘肃临洮人,2007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学士学位。现居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中国水墨画艺术院副院长,亚洲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中山书画院高级画师。 2004参加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风景写生展。 2006作品《草垛》被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2007年《风景之一》,《甘南影响》参加西北民族大学03届毕业作品展,(甘肃美术馆)。 2007年为西藏大厦绘制巨幅壁画《大丰收》。 2008年作品《遗,风景》参加798当代大学生艺术节(北京798红风汇艺术空间)。 2009年应新疆喀什地区政府邀请为喀什飞机场贵宾大厅创作大型浮雕《麦西来甫》。 2010年参加宋庄第六届文化艺术节 (北京宋庄)。 2011年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中国名家书画邀请展 (北京吴东魁艺术馆) 2011年参加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京市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百名画家写生活动,作品《香屯人家》被主办单位收藏。 2012年参加中华慈善总会书画作品展,被授予爱心书画家荣誉称号。 (山水2) (山水清音) 2013年作品《山水》入选第一届中韩书画展(北京)。 2013年参加“翰墨留香”于文龙、贾紫弘中国画作品展(北京)。 2014年参加中国艺术品产业艺术博览会宋庄百名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北京) 2014年在新疆冀宝斋举办个人山水画展。(新疆乌鲁木齐) 2014年万里赴新疆进行传递爱心活动。(新疆喀什) 2014年参加京津冀青年艺术展。(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 2015年在临洮县卧龙寺书画院举办个画展。(甘肃) 作品在《美术市场报》、《中国艺术报》、《兰州晚报》等多种刊物中发表介绍,出版有《贾紫弘山水画赏析》、《贾紫弘山水作品集》等,并在北京、山东、甘肃、新疆等各地举办个人展览。作品已被多家博物馆及个人收藏。受到广泛好评。 评论家写道: 墨海中立定精神 ---贾紫弘山水画的审美品质
贾紫弘一直是我比较看好且十分关注的一位青年艺术家。尤其是他近年逐步走向成熟、稳定的系列人文山水,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山水画家的他对自然对人文精神的关注。这种格局的确立并逐步走向成熟则意味着一种尝试的成功,随着人文精神的逐步复兴,他的山水画作品无疑将暗合某种文化的主流和趋势,将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与潜在的发展动力。纵观他近年的作品,打动我们的并不是技法上的高超与得体,而是那种与生俱来的“野气”与大气。他的作品具有“野”、“涩”、“松”、“秀”的独特审美品质,完全符合传统山水画的各种审美规律。然而这种画风看似粗犷野气,实则平和雅正,画中的山峦、树石,云水亭台都深合古法,气息高古沉郁。画中草木葱茏繁茂,生机盎然,山川险峻而不失平稳,云水温婉祥和有情。这些无疑都是传统文化及山水画所倡导的精神,是儒家所倡的“和”之精神在艺术作品中的真实体现。将美学观念上的“野”与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中、正、平、和有机的融为一体是他山水画的魅力所在。 他的山水画母题永远都离不开传统文人的生活:访友、论道、隐居等等都是他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作为一位青年艺术家他无疑是传统艺术及人文精神的卫道士和守望者。在一张白纸上守卫着文化的尊严以及我们精神固有的家园,是他永远的使命。他对传统的捍卫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技法层面的继承,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从他的作品那种野气及精神空间的拓展中我们更多的看到他具备了某种野逸画风的品质和“逸品”的潜质,当然这需要他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倘若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加强书法及诗文等方面的素养,我想他的作品必定会大有可观。 敢于创造并且表达内心世界他,由于作品笔墨的张扬和不拘成法,被许多人误认为“乱”、“脏”等等而一直被我们严重低估。但这恰恰是他的长处,也是他不随流俗的写照。艺术的规律中并不存在对“乱”和“脏”的质疑与排斥,石涛的有些作品在当时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是“乱”,但经过时间的积淀和人们审美的提高则被奉为经典,黄宾虹晚年的某些山水作品在当时也会被认为“脏”,现在则成了山水画的典范,这里面势必包含着许多的辩证哲理。我相信不卑不亢、坚毅勤学的贾紫弘一定会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石涛),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不断完善自己的画风,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
作者:康继辉(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教师) 风从西部来 ——画家贾紫弘的西部山水情结 左岸时光 说起西部,大概都会想起大漠戈壁,驼铃雁阵,而说起山水,理所当然也就立马想起苍凉雄浑,关山牧场等。因此,西部山水便在国内乃至世界有了自己独特的名片,这种名片有点像西北男人的阳刚,自与江南的阴柔婉约泾渭分明,主观上便已先区别开来。如果单从地域地貌来区别,倒也直观明了,目力所及毫不犹豫,可是这种感官上的区别,要表现在国画里,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 贾紫弘在他的西部山水里,用足了立体,直白,粗犷的表现手法,但又不毫不掩饰人性中真情流露出的细腻,那种对西部,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各种各样的西部山水里跃然纸上,可谓于细微处见真情吧。你看他的画面,不管描摹也好,勾勒也罢,皴擦点染都显得无比用心,或山塬沟壑,梯田纵横,葱茏毓秀,牛羊隐现,或山脊铁骨铮铮,壁立千仞如刀削,再看大漠荒原,沙丘于起伏间,似有朔风迎面扬起黄沙,一行蜿蜒的脚印,牵出一队骆驼,顺便点染出大漠戈壁的一线生机。我想一个成功的画家,除了娴熟的技法和对色彩线条的驾驭,感情投入应该是一副画的灵魂。 西部山水主题明显,大部分画品都能依靠成功的技法和色彩打动读者,可是要将形而上的情感融进笔墨里,实在需要浓厚的情意作铺垫,这就是紫弘在西部山水里别具一格的精神所在。这个自小生长于西北部的画家,宽厚的胸怀里装着家乡,装着对家乡山峦沟壑的热情和熟稔,装着剪不断的家乡情结。 贾紫弘的西部山水形态各异,变幻层出,突破描摹和复制,讲究以书入画的写意风格,既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有力畅扬,也是对自己家乡深情的真实流露。我想,假如将他的西部山水和另外一堆西部山水放在一起的话,你一定会被他在作品里展现的心念合一的精神所打动,你一定会从他无声的坚持里,读到一种叫做恋家的情结。读懂这一切的时候,再回头看他的画面就会发现重气韵、重意境、重格调,是他从一而终的坚守。水墨里流淌的不仅有一种朴素自然的意境美,还有仿若天籁的音乐美,可谓移步换形、气象万千,使人真正体会到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荡气回肠。 水韵墨禅,写意人生 观贾紫弘画作《古刹卧龙》 青柠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我想我大概不会试图在一副画里去解读艺术,也正是机缘巧合,我才开始透过水墨去了解另一种人生。 仿佛一切都有指引,当我第一次面对那副《古刹卧龙》的时候,心突然变得无比宁静,也许我本不是一个聒噪的人,所以才偏爱这类清凉的宁静吧!葱郁的树木环抱着古寺,经殿庄严的金顶在一片浓翠中闪耀佛光,远山淡影,祥云袅袅,断崖飞瀑,几座圣洁的白塔,像守护神灵的尊者,负手站在山门口庇佑世间的安详,蜿蜒的山路似乎能直抵人内心深处无处安放的黑暗……作者在这幅画里将写实和写意做了完美的结合,我大胆的说出这句话,是因为我是一名熟知古寺环境的当地人,所以我似乎更有底气透过这幅画来了解画家本意。 水墨意境本来是一种自我感觉,是一种心灵相通的感应。就像中国画,其实是水与火烬的遭遇,是一种习惯性依赖,它们像是两个针锋相对又旗鼓相当的伙伴,水润了墨,墨借由水而变得生动、灵性。我想画家在落笔之前一定是深谙这种水墨之情的,你看那些浓墨重彩的山峦,线条俊秀飘逸的云朵,以及似乎滴进人心里的翠绿清凉……画家的心和意,在一笔一划中连接起了远古。而那刀纸,带着水墨的香气,带着古寺禅院的钟声,在一副长卷里,平息世俗中不可自已的烦恼。 山水画想要画出意境,除了平时练就的内功,一半要靠读书学习来补充,而另一半却要靠敏锐的观察和扎实的写生功底。而创作,必须设意在先,等脑海中意向情景成熟,落笔处才能挥运自如,仿佛身心闲游,灵魂野渡,一切全在虚拟的画镜中了。 如果说艺术是无声的语言,那么水墨国画无疑成了山水画家内心世界最有力的告白,也许语言可以掩饰,但是笔墨一定不会说谎。在这幅画里,我似乎看到画家内心的平和安宁,且不论功底笔法,关于明暗透视、角度线条这些专业的东西我不敢评说,我只是怀着一颗敬畏艺术的心,慢慢的去读去理解,一直到最后的膜拜。成熟的笔法和画风,色彩的调配运用,构图布局的匠心独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生活中不便言说的一切,都可以借着一副画里表现出来,就像这幅画,若不是作者心里藏了善念,若不是佛性的滋养,若没有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敬仰,又何来笔端浓得化不开的禅意? 夜读自己 秋光疏朗,淡撒月影,烛火清明夜读经,佛曰人生多苦难,因果轮回勤辗转。巧立新意赋画卷,意随心转笔锋淡,山叠水翠云天远。自在江山水墨酣,忽忆当年兰山坢,朝读书,夜起舞,曾几何时,梦里泼墨,水彩似江南。如今望北立中宵,遥想当时,银缸初照,只身飘摇,风雨人生波涛。叹往昔,人世浮沉浩如潮,怎敌胸臆漫卷,江山妖娆。今宵月过半,当年事渐远,莫道衣带渐宽。盈一怀浓情饱蘸,画一笺疏风,滴几声虫鸣,意写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