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汾网

搜索
易汾网 首页 兴趣爱好 查看内容

书法爱好者,你如何认知“取法乎上”?

2018-2-2 16:59| 发布者: 寒泪| 查看: 6212| 评论: 0

摘要: 针对书法系统通常理解的“取法乎上”,其前提是标准的统一,明确了评价标准,才能有上、中、下的分别。而书法几千年发展演变,对进入正统书法层面的历史大家,很难用唯一标准评断。性情、门派、时代的巨大差异,决定 ...

针对书法系统通常理解的“取法乎上”,其前提是标准的统一,明确了评价标准,才能有上、中、下的分别。而书法几千年发展演变,对进入正统书法层面的历史大家,很难用唯一标准评断。性情、门派、时代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书法的“取法乎上”是个趋于半伪的命题。

3CM例字

但是,取法乎上的“法”应当理解为方法。用最上乘的方法学习书法,仅得其中;用中等的方法学习,仅得其下;用下等的方法学习,则会迷失。

所谓上乘,无论王羲之、王献之、欧颜柳赵,还是近现代包括田英章,都属上乘水平,学谁的都可以,你喜欢他的风格就好!进一步结合起来,以今人为桥过度到古人,反复杂糅,直到通会之际。所谓中等,死盯一家临帖数年,匠气沉重,也不读书,字也写得不错,但少了许多韵味。所谓下等,只盯现代书法家,甚至学了丑书,被坏人带沟里了,爬不出来,只能指着中上等,口出狂言:你们不会创新!

曾有一个重要的书法春节慰问场合,某位圈内“大师”书写“乐以忘忧”,凝神一阵,突然毛笔像根铲子一样戳入纸面,又像癫痫一般抖动行笔,突然停驻,嘎然变细,如此往复,围观之人稍变色、换气,“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看客大多数是外行,但也觉得他真不那么回事儿,之后和我耳语,这是什么玩意儿?当然,大家还是拍照啊、赞颂啊、鼓掌啊······

举例来说,比如刚才写“也”字,可以学田英章,田英章的“也”和王羲之的“也”,你说哪个是上?哪个是下?根本不必矫情地判断。古人的字,在遥远的古代和当今存在审美差异,因而古代作品透露出一些别致的气息,这是时空的差异,不是水平的落差。

可以细腻,也可以粗犷

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乐毅论”,其中的“也”字,的确充满高古含蓄的气息,但很难揣摩清楚他们在书写时的心境状态和审美标准。姚孟起临九成宫中的“也”字,十分规范,像是现代的输入法,田蕴章“千字文”中的“也”,也是如此。有些朋友对规范的工楷扣上了“僵化”的帽子,在心里、在媒体经常恶狠狠地批判。但是,我虽然驽钝,从姚孟起和田蕴章、田英章老师的字迹中,仍然捕捉到大量的、法度之外的信息——自信、豁达、稳健、明快、恒久!毕竟,再工的工楷,也必然是人之使其然,书写者的气息,是字迹与生俱来的内质。千年以后,后人自会评说。

也可以消散一些

找一位书法明师,找一位有良心的明师,找一位有良心的名、明师,只要你能和他穿越时空、交融对话,无论是古、是今,都是“取法乎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