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汾网

搜索
易汾网 首页 兴趣爱好 查看内容

特推 ▍▍李立青作品欣赏

2015-11-23 13:08| 发布者: 寒泪| 查看: 5285| 评论: 0

摘要: 李立青,笔名昱青。祖籍河北,居北京。毕业于北京画院。现为职业画家。早年服役于武警北京总队,负责部队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作品曾数十次发表于《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文化报》等全国知名媒体。离开部队 ...

 

李立青,笔名昱青。祖籍河北,居北京。毕业于北京画院。现为职业画家。


早年服役于武警北京总队,负责部队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作品曾数十次发表于《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文化报》等全国知名媒体。

离开部队后,开始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潜心学习与研究。在北京画院学习两年,师从中国工笔花鸟画大家莫晓松、方政和二位先生。画风追求清丽高雅,和气雍容。尤善于表现大自然清丽苍然之气。又因为对绘画的特殊理解能力,深得恩师及收藏界人士赏识。

现在职位:北京画院莫晓松工作室  画家,北京中国工笔花鸟画院  画家;我爱丹青艺术大数据库网站  艺术总监;河北省工笔画学会  理事

参展情况:2014年3月作品《幽溪淸鹭》入选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中国美协)


                 2014年6月作品《一番风露晓妆新》入选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中国美协)


                 2014年9月作品《渐晨曦风清雨瘦》在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奖  (中国美协)


                 2015年6月作品《须晴日乐的十分清和》入选“绚丽新丝路,美丽定西行”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5年10月作品《清雨一霎润幽篁》入选“古蜀文脉,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画者比画更精彩——浅读李立青先生其画其人》作者:高洪斌

 

看画,也有一见钟情。见到倾心的画作,如遇美人,在画前愿意多伫立几秒,目光如游船在画面上来回慢慢摆渡,细细勘察画意中的每一丝毫,不忍疏漏。遇见李立青先生的画,有些偶然,但更相信这是一位优秀的画者与一位收藏者之间在冥冥之中被注定的一种“画缘”。

花鸟题材创作为主,专于笔墨丹青许多春秋的立青先生,其绘画技艺早已精湛、纯熟,为探索个人画风及其个性“画语”的表达路径,多偿艰辛。此种画者为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修炼,实质是在煎熬于心。有这“熬心”已久的历程,立青先生以他稳健的步伐,现在终于走入了属于他自己的精品创作旺盛期。

自打偶见立青先生的第一张画起,对其画艺与画作的关注、品读,总能接连不断地触发作为一名欣赏者的新感觉、新冲动。有生动之处的画作,方能被人赏识,记在心里。也许在不同收藏者心中,关于“生动”的理解千差万别,甚至有比“生动”更精准、客观的诠释。但无论大家从哪些角度和思想理解出发,立青先生的画作所带给大家的品评话题一直都很新颖,充满个性。还是说欣赏,不谈所谓的收藏、升值等高大上的方面,单从欣赏画作的角度来谈,首先要满足欣赏者“愉悦身心”的享受,然后让欣赏者在享受中觉察出建立在“享受基础”之上的,更高一级的心灵上的触动。

对于一位有眼光的欣赏者而言,他可能已经早已摆脱了“视觉享受”这一初级的阶段,直接以“心灵的眼”看到画中“触动”的那些元素。

可能这是所谓的关于雅俗共赏的另一番描述吧,作雅画其实容易,作俗画其实也容易,要雅俗共赏似乎难了一些,但又似乎不是做不到的一件事情。立青先生在潜意识中大概极少考虑到“共赏”的概念,事先从未预设过一个门槛,这张画是给“愉悦身心的”,那张画是给“心灵的”,或二者各打些折扣结合起来画一张“共赏”画,当一场叫好又叫座的演出。

艺术没有真假,在考虑创作真艺术的一瞬间,往往把画作假了。抱着众生平等的平淡态度,立青先生伏案执笔,以入心境为始,在世俗与尘嚣中辟出一块静地,每一张画不论尺幅大小和题材,不但展其艺,还要展其心是其原则所在。艺与心俱在,无论他的小幅小品,还是巨幅大作,均为其争得好些荣耀。其画作《一番风露晓妆新》在“盛世元典2014年春季大型书画艺术品拍卖会”中被藏家竞相举牌高价收藏;画作《渐晨曦风清雨瘦》在“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奖。亦有入选全国展的《幽溪清鹭》,《须晴日乐得十分清和》无一不显示其景,其境,其心的豁达与雍容。

这些成绩恰到好处地为立青先生不急不躁的心态,增添了许多自信心。作为一名画者,其作品被众人熟知、认知后,为其在精神世界提供的绘画力量以及对思维开拓的积极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虽然在未被众人关注时,立青先生也是安之若素地生活在北京,忘我于世外,用心于画。但对于在漫长绘画历程中的努力而言,把这些形容为一阵助力的东风并不为过。无论是对其作品越来越多的关注,还是其作品风格的更加成熟、升华,这些外在因素以及他内心的良好状态,都在为立青先生接下来的创作、探索展开更大的绘画空间,使其有更新的艺术的语言和思想在潜意识中酝酿出来,渗透其画作中。

画源于画者,画者其实往往又比画更精彩。因为画毕竟是人画的,人在画画之前,先做好自己才有画好画的可能。所以看画论人会时有偏差,但看人论画往往又准确无疑。收藏、欣赏好画固然重要,请出好画背后的画者来看,画者又往往比其作品还要丰富、豪迈。

至于豪迈这一点,立青先生生于燕赵悲歌之地的河北藁城,自然基因中便占了这一点。青少年时在家乡务农,白天忙于田园,晚上忙于桌案。后因从军入伍从事文艺工作,遇多位国画名家教诲,为其绘画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天地。数年前,因初至京城,面对生活的暂时困顿,抱定宠辱不惊的心态,但凡拿起画笔,便作那渔翁悄然驶向桃源深处。

曾有一幅好画,被立青先生的一位好友借去,为一场画展增添市场效应。展出后被多人相中,要求购买。但事先早已告知友人,已有藏家预定此画,友人提醒说后来者会出高价收藏。立青先生听后当即拒绝,并亲往将画索回。现在是物欲之世,立青先生并非不爱钱财,只是在他心目中保持绘画创作的原始心态和重情义的秉性更胜了一筹。

 因为大家都熟悉了立青先生这样的为人处事原则,收藏画作的人,往往也愿意进一步结识一下画作的作者。其实立青先生内心中尊敬和在意的是那些真朋友,不论是否朝夕相处,只要有缘相识,彼此思想默契,就要待之诚恳。固此,多有藏家评论:“与李先生初次相交为买画而来,二次相交为看人而来。”

工笔画笔力繁琐,颇耗心血。他一直以饱满、健康的心态,画更有气韵的画作为使命!这使命立青先生可以实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