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通渭农村,农民不斗强不斗富,却“斗字画”。“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这句话像家训一样世代相传,妇孺皆知。56岁的农民寇自田他花2000元钱买了1幅名家画作,寇自田说:“虽然我只上了半年学,识字不多,可家里没几件有分量的字画,总觉得没活出样子。”在甘肃省通渭县,) 甘肃通渭县书画市场年交易额达18.6亿元,在书画产业链的打造上,通渭县已初见成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8月,通渭县画廊协会成立,目前已有165家画廊、128位书画家和书画经纪人加入协会。画廊协会邀请了中美协、中书协会员以上书画家举办活动70场(次),举办书画讲座13场(次),培训书画爱好者1800人(次),完成书画交易额18.6亿元。 记者在通渭县第四届书画艺术节暨《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通渭》大型电视现场期间,看到悦心书画村一楼大厅人头攒动,还有当地人弹唱“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渭小曲,一派热闹景象。仅8月16日当天,根据电脑监控显示,就有一万八千多人进入书画村。 据通渭县画廊协会不完全统计,从8月11日到16日,来通渭县开展采风交流的书画家300多人。共交易书画作品近5万件,交易额达3.8亿元。本届艺术节期间,由于通渭县城区各画廊书画家呈现出“井喷”现象,致使慕名而来的“迟到者”无处执笔。于是,这些书画艺人干脆在文化广场和一些小巷就地设点、摆起了书案,开展创作交流活动。 来自西安市的中国国典书画研究院院长赵义民是今年第二次走进通渭。他告诉记者,第一次来通渭,就感到这里的书画氛围特别浓,这次在节会期间赶来交流书画,是想再次感受通渭书画的魅力。 悦心书画村的雷岩谈到一个细节:“书画节期间,一位来自北京的书法家,一天写了一百多幅字全部卖出去了,斗方一幅一千五,加起来可不算少。” 一边是书画家“烧火”了市场,一边是书画收藏者“闹火”了市场。 来自襄南乡的一位农民一口气收藏了5幅作品。他说,收藏这几幅作品,花钱也不多,这些作品既可以在自家挂,也可以送给亲戚朋友。 “大部分书画都是被全国各地的画廊买走了,但随着书画市场的兴起,到这里的名家作品越来越多,当地的普通老百姓在书画鉴赏方面可都是‘火眼金睛’”,廉牛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