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获得专利的非常鲜有,而南京的王金玉以其“文漫水墨画”获得国家专利权实属难得。 王金玉七十年代师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李荣洲学习素描和色彩,八十年代开始创作漫画,先后得到华君武、江有生、谬印堂、马得、田原等的亲自指点。发表作品千余幅,出版图书和画册数十本,多种美术设计在全国获金、银奖。 通过他的画,我们可以了解他的文化修为与素养。他的画风,重意不重象,重神不重形,重视书法和绘画的联系,重视绘画的文学性内涵,重视诙谐与情景意趣,所谓诗书画一律,以及在艺术手段上主要以水墨渲染的简约的笔墨技法为主要艺术手段,在审美趣味上追求出世、雅逸、脱俗的审美境界等,逐渐形成王金玉自己的基本艺术特色。 本世纪初开始创新研究将中国古代文人画和现代漫画有机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诙谐生动的“文漫水墨画”。 他画的钟馗,形象各异,传神有味。他藉着这样一位刚正不阿、驱邪扶正的人物形象,来抒发自己的胸怀。 《钟馗思乡》、《钟馗品茶》、《福在眼前》、《剑胆琴心》等一反《钟馗镇宅图》、《钟馗打鬼》等打鬼、除恶务尽的神气逼人,威风凛凛形象,代之于更多的人文内涵,使得钟馗形象更加丰富与饱满。 虽是同一张脸,却喜怒哀乐,变化千百种。这是对画家功力的考验,没有纯熟的造型技巧和表现能力,没有一些内在的功夫,则绝不能把人物画提升到令人咀嚼寻味的境界。 王金玉的阿福系列形象,也使我们看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魅力。他出生于南京,长期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民间阿福传说及形象根植于他的脑海里。江浙一代都有挂阿福的习俗,他的阿福生动活泼,色彩明快,题材丰富,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好,以至于很多结婚生子 在他创作的作品里,好多画面只占到三分之一,大部分被诗句书法所替代。诗文补画是他文漫水墨画又一特色:文与书法是画面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擅画而且书法及注文独到,诗书画一体,这个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王金玉沿袭古人所走之路,特别注重书法对绘画的影响,真草隶篆,古代名帖时常研习参悟。 王金玉笔下人物都栩栩如生,形神兼备,有着强烈的个性。在对人物画研究的同时,他也拓展视野,借助漫画的修为对山水、花鸟写意等兼收并蓄,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他的茶文化系列、酒文化、和文化系列画等独树一帜,饶有趣味,充分汲取了中国民俗及民间艺术的精华,将古典与现代进行了有机结合。 王金玉的作品在比利时、德国、保加利亚、日本、伊朗等国家参展获奖,部分作品被其国家博物馆和艺术宫收藏,1995年被《南京年鉴》评为“新闻人物”,1998年和2013年韩国国家电视台两次进行专题报道,2013年4月文漫水墨画作品在上海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受到热捧。国内多家电视台和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他现为中国书画院江苏分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家协会特聘画家、铁道兵文联江苏省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漫画协会理事、南京大学中韩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 他性格开朗、博览群书,遍临古今真、草、隶、篆名贴,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研究,将古代文人画与现代漫画有机结合,形成“文漫水墨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并获得版权专利。2013年上海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得到人物画大师戴敦邦老前辈的肯定和赞赏,称“江苏水墨漫画后继有人”。同年《美术报》专版介绍全国文漫水墨画创始人---王金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