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代中国书画大师--史正学画集》
近得《当代中国书画大师--史正学画集》,眼前为之一亮,在这部精美的大型系列画册中,幅幅有情趣,篇篇出新意,每幅都有别于任何人的画作,因之,震撼、欣喜、感慨、励志等多种情感涌流心头。 概览史正学先生画作,笔者有以下三点意见: 丹青难写是精神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波动最大、变化最多的一个时期,这对艺术家来说是困厄,更是机遇,这样的时代为变革创新的艺术铺垫了道路。史正学先生是这个时期美术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路正境高,富有时代标志性,这也奠定了他贴近现实生活,特别是贴近基层群众的实际生活,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画笔紧随时代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可以看作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的探索与追问。既涵盖对变幻时局的关注,也包括对于芸芸众生的关怀。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看到自己的贤契不断创作具有时代意义的精品,激动地为其题词勉励“回春大地百花栽,二为功能喜见开”。我们在研究史正学艺术的同时,更应当弘道、养正、传承他的可贵“二为”精神。《画集》中几乎一大半作品收集的是先生讴歌新生活:颂扬人民和领袖的题材,为孙中山造像《天下为公》简洁明快;革命题材《征途报捷》画面上塑造的毛主席像稳健、自信、气势磅礡;为邓小平造像达5幅之多,情趣横生、构思新颖、用笔老道;《拜年》中的胡锦涛同志怀抱山里娃站在农民群众中更显得和蔼可亲。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给史正学先生来信说:看了你的作品我非常震惊,被你的作品的魅力所吸引,你很擅长用水墨,作品充满了韵味,尤其是人物肖像,能达到你目前的水平,是罕见的。我为中国画在当代能涌现出像你这样的新的高手感到无限欣慰,人们都在呼唤当代的新的大师,你有这个条件,以你的更多的创作来举起这面旗帜。 史正学作品《丰产账》--摄影无敌 细节传递是情感 史正学先生出生于河南洛阳,九朝古都这块丰沃的土地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很自然地融入到他的精神气韵当中,那些取材于画家目之所见的乡土生活,成为他日后绘画创作中的资源,先生为祖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进步和国力不断增强的大好形势所鼓舞,凭借自己的画笔和对生活的激情,创作出一大批生动感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幅幅画作的细节都是作者发自肺腑,真实情感的流露。如上世纪50年代成名之作、在全国青年美展中获一等奖的《晨钟响了》,著名画家、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看后专门给史先生去信,称赞他的画有强烈的音乐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名家黄胃看了他的作品连呼“生活之美,是美的源泉”。没有生活是绝不能画出如此生动作品的。画老人和儿童是先生的强项,他作品中的老人和小孩笔笔灵动,跃然纸上,人们喜闻乐见。从《画集》封面《瑞雪迎春》到内页《黄河母亲》、《枣雨》、《果美瓜甜》、《春回大地》等作品中可看出先生所刻画的每一位老人和小孩,不仅神态不同,所穿衣着及生活物品各具特色,这些一丝不苟的细节传递的是作者真实情感,读后有“相看两不厌”过目不忘的美感。难怪他在日本的个人书画展中,被日本画界称为“神笔”。 史正学作品《春花烂漫》--摄影无敌 艺术本质是创造 创作中模仿别人的作品,是丢人。要从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提炼、升华。为了创作,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不断探索中国画水墨的奥秘,不断领悟岭南画派艺术的精髓,先生不知废掉多少画失败的画稿,先生创作有多少作品,他自己也难说清。中国美协副主席林墉吁请每一位读者都能细心地来读一读史正学先生的作品,一起重温和感受生活,感受真诚的生活带给我们无比的温暖。他还说先生的作品,在题材、画法、手法上,真是宽阔得很,大凡古今中外、花鸟走兽、人物山川,无不挥洒自如,妙趣天成……1956年在广州美院陪伴先生学习4年的第一任中国画系老师杨之光,用“根深繁茂”四个字概括了史先生的艺术成就。 今天,这部《画集》的付梓,既是对史正学先生漫长的创作道路如冰山一角的回顾,同时表明先生志在千里,向着更新的目标奋进。我们衷心祝愿这位中国画界的前贤,岭南画派的传承人和发扬者,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史正学作品《女骑手》--摄影无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