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做诗,最忌同一首诗中字词重复,而“一字诗”却是要“一”字多次乃至十几次反复出现,不仅不能有重复与拖沓之感,而且诗的内容还要与一定的事物相应。这本是难而又难的事,可是,古代一些名家却竟相玩起“一字诗”来。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曾为宫廷画家卫贤的《春江钓叟图》题诗二首,每首诗都连用了三个“一”,趣味横生。诗曰: (一) 浪花有意千重雪, 桃李无言一对春; 世上如侬有几人。 (二) 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唐人王建有一首古谣,全诗用了八个“一”,全统一到一幅风景画里: 一东一西垄头水, 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颠一倒池中树。 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有一次外出访友,来到江边渡口,可是渡船刚刚离岸,于是苏东坡便喊船家驶回来,接他上船。船上的人都认识这位大诗人,笑着起哄,故意难为他,让他即景赋首诗,诗中必须含有十个“一”字,然后才能接他。只见他放眼江边景物,若加思衬,便脱口吟出一首“一字诗”,连用十个一字,文句清爽,琅琅上口,描绘出一幅恬静的渔舟晚景,却无累赘之感。: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江明月一江秋。 元代有人写过一支散曲《“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写人生的凄苦: 一年老一年, 一日没一日, 一辈催一辈。 一喜一伤悲。 一生一梦里。 他一会,咱一会, 吹一回,唱一回。 据说,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有一次陪驾出巡,乾隆皇帝见江中有一叶渔舟正搏浪而行,便命纪晓岚即景赋诗一首,诗中必需有十个“一”字,这位机敏而又博学的大才子,面对如画江景,沉思片刻,便出口吟到: 一篙一撸一渔舟, 一丈长竿一寸钩。 皇上听了这两句诗,频频点头赞许,可是纪晓岚却蹙眉捻须一时续不出下句来。乾隆见他一脸窘态,便击掌笑到:‘大学士这回被难住了!’没想到皇帝的这一举动竟触发了纪晓岚的灵感,他马上又吟到: 一拍一呼还一笑, 一人独钓一江秋。 皇上听了连连称赞。全诗二十八字,“一”字十个,竟占三分之一多,却毫无重复单调之感,并有节奏强烈、韵律和谐之美。不过也有人说,这首诗没有摆脱苏诗的窠臼,只是略加改动了几个字而已,是假托纪晓岚之名的冒名之作。 清代有位女诗人何佩玉,也写了一首有名的“一字诗”,诗中也是连用十个“一”字: 一花一柳一渔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林黄叶一僧归。 清代王士禛的《题秋江独钓图》中有: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人独钓一江秋。 描写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杆,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箫瑟和孤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