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12月5日,记者从山西省政府获悉,我省近日批复临汾市、运城市、朔州市、大同市、吕梁市、阳泉市、晋城市、长治市、忻州市、晋中市10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要求各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国土空间安全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临汾市:构建根祖文化魅力之都 ![]() ![]() 统筹农业、生态、城镇三大空间,构建“一带两屏三区、一体双心三轴”的总体格局。立足平川、东西两山差异化的农业地域特征,着力打造平川粮食主产片区、南部蔬菜副食农业片区、沿黄山地特色林果片区、西部丘陵复合农业片区、东部丘陵杂粮农业片区等五大片区,引导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多类型农业空间规模化集聚;因地制宜分区分类优化村庄布局,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吕梁山、太岳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积极打造“一带两屏、六廊九核”的生态保护格局,筑牢黄河中游重要绿色生态屏障。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分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空间格局,全力建设“尧都-洪洞-襄汾”主中心和“侯马-曲沃”副中心,推进平川一体化建设,带动两山地区发展。 运城市:构建以关公文化为特色的山水人文城市 ![]() ![]()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保护运城市独具特色的山水相依、城湖共融的空间格局,构建“一带一屏、三廊多片区,一核两轴、三翼七支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着力建设以盐湖-临猗-夏县为核心的都市农业发展区、黄河-汾河百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区一基地、三带七板块”的农业空间格局;深化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强化黄河湿地、中条山、汾河、盐湖、伍姓湖的生态保护修复,构建“一带一屏三廊多片区”的生态安全格局;引导城镇体系逐步优化,形成“一核三翼七支点”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大力推进盐湖-临猗-夏县一体化发展,加强河津、永济、闻喜副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县城集聚能力,统筹中心引领和均衡发展。 朔州市:打造生态宜居的塞上绿都 《规划》强调,朔州市将围绕建设“右玉精神实践高地、能源革命创新高地、转型综改示范高地、农牧融合发展高地”发展愿景,立足国家能源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晋北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宜居的塞上绿都。 ![]() ![]() 以三条控制线为基础,构建“三山两河、一核多极”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筑以吕梁山脉(管涔山)、太行山脉(紫金山、恒山)、阴山山脉(洪涛山)为主体的生态屏障,重点开展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建设桑干河流域农牧交错发展带和苍头河流域生态农业带,在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坚持“特”“优”战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促进农业产能提升。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强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共建城乡社区生活圈。 大同市: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 同时,以三条控制线为基础,构建“一带两屏七区、一心两轴多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支撑首都特优农产品供给地的建设。因地制宜分区分类优化村庄布局,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加强晋北风沙源治理生态屏障、恒山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屏障的保护,强化桑干河、恒山等地区的生态保护,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拱卫京津冀生态涵养地。积极对接京津冀城市群,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吕梁市:构建特色生态人文城市 ![]() ![]()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实施差别化政策。推动建设汾河流域粮食高效生产带、山区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带、沿黄东部经济林果生产带,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分类引导村庄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以吕梁山为主体的生态文明示范走廊,通过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山西省黄河流域中游(吕梁段)高质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等重大工程,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黄河中游重要绿色生态屏障。 阳泉市:建设生态宜居公园山城 相关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