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汾网

搜索
易汾网 首页 临汾 查看内容

【贡院街即景】平阳贡院考略(二)——平阳贡院

2024-1-11 08:22| 发布者: 良子| 查看: 2743| 评论: 0

图片

  平阳贡院考略(二)

——平阳贡院

图片

2023年改造完成的贡院街

平阳贡院的位置经两次变迁,原址位于现临汾中心学校操场一带,后迁移至体育街至贡院街十字东北角,体育场东南角。贡院街因之得名,试院南称为贡院街,北称为后贡院胡同。据康熙四十七年《平阳府志》记载:“旧在京仓东(城东北隅),提学王三才创建,有记,后改提督府,移建于鼓楼东南,旧交城王府”。之前,考场临时搭建,称为“考棚”,坐北朝南,最南有东、西辕门,圈以木栅,院北为正门,叫“龙门”,龙门后为一大院,供考生立院等候喊名,再北有三间大厅,中间为过道,考官坐西间,面东点名,南北有很多简易多排座位,供应试者答卷。《临汾市志(尧都区)》(2002版)记载,“贡院设南街之东”,北为学府,南为分巡道。“此街明清时代科举考试时平阳府、县士子会考处,称贡院,街以贡院取名”。

图片

赵大勇《平阳贡院与科举制度》考证:贡院大门朝南,门内池畔前立“鱼跃龙门”牌坊,接踵为长列于甬道两旁的考试号舍约四五百间,编号以千字文为数,考生一人一间。正中为主管考试官“学政”的办公厅,又称“内帘”。后有一座“明远楼”,下为窑洞,上建楼阁,塑有孔夫子与四贤人像。

图片

平阳古城全貌

平阳试院的修建,与三位平阳知府息息相关。他们的功绩值得我们大书特书。

一位是明万历平阳府知府黄道亨。明万历26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殿试二甲第9名,陕西咸宁人。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至三十九年(1611年)担任平阳府知府。

据王三才《平阳考场记》记载,当时,平阳府无试院,每逢考试,临时搭棚,上覆芦苇,每遇风雨天气,漏风漏气,有时不得不更改考试日期。《平阳府志》记载其“不蔽风雨,往往左执盖,历操觚,甚至不终局而改期者有之”。

时任平阳府提学王三才(浙江萧山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提议修建平阳试院。知府黄道亨决定在科考举试的重要之地、晋南乡试的中心场所——平阳,创立贡院。他与临汾县令卢养浩(顺天蓟州人,今天津市人,万历37年任平阳县知县)在临汾城东南角建设试院,并利用”废院之材以且植,动岁考之余银以充工料”,历时三个月修建完成。共修建正堂5间,前有轩,东西各有席舍11间,门皂房各3间,再前边为仪门,仪门内建有牌坊,最南边为大门,外有牌坊,后边为用堂5间,上房7间,东侧厨房5间,西侧书房5间,后旁书房3间。工程由平阳府经理王子大、主簿沈天衢负责监工管理。自此,每逢举试之年,平阳府下辖6州、30县的廪、增、附生与拔贡从四面八方络绎前来,云集于此赶考。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也正是贡院街街名的由来。

图片

明代府城图

另一位是平阳知府王辅(字良弼,明代大荔人。成化进士,康熙33年任平阳知府)。1695年5月18日,康熙34年,在临汾一带,发生了一次强烈的8级地震,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水灾、火灾及瘟疫。《历年记(续记)》中记载:“山西平阳府洪洞等三县于四月初六、七、八三日大雨地震,房屋倒塌,压死多人。既而地中出火,烧死人畜、树木、房屋、什物无数。随之水发,淹死人畜又无数……地皆沉陷…… 查报只存活六万口有零。又云系火龙作祟,地陷山崩。如此灾异,古今罕见”。另据清史档案记载,时任山西副都御史、巡抚噶尔图奏请:平阳府临汾、洪洞等县发生地震,“倾倒房屋四万多间,压死兵民一万八千有奇。”灾情报告给康熙皇帝后,康熙非常震惊,遣户部员外郞倭伦到震区勘察,并定下抚恤灾民的标准:大人一个人给银一两五钱,小孩给银七钱五分。后来又下令减免平阳府14个州县的赋税。又发放20万两白银修葺各地损坏的城墙、文庙、衙门、试院等。由于噶尔图的表现让康熙十分不满,康熙一怒予以革职。

时任同平阳知府王辅,“吏治精敏,绰有声绩”,会同临汾知县徐国锈予以赈灾并重修平阳城。据《平阳府志》记载,地震发生后,“城廓、舍尽圯,奸民乘变劫掠,辅痛懲之”,“上发帑遣官修理,辅实襄其事焉”,“创筑内外街巷,俱捐资重建”。

图片

民国时期临汾县城关图

第三位是清康熙平阳知府李棨。康熙四十三年(1704)冬,刘棨(刘统勋之父,刘墉之祖父)服阕后,补湖南长沙府同知。还未上任,奉旨入京引见,试文艺于乾清门,康熙皇帝说,刘棨居官甚好,未知学问如何?因试“四书”文一篇,深蒙褒赏,即日授山西平阳府知府。

 刘棨任职平阳时,正值地震之后,平阳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平阳府各官署衙门几乎倾塌尽废。《平阳府志》记载,“四十六年知府刘棨增拓旧制,内外重修”。刘棨在前任知府王辅的基础上,对已重建的机构重加修整,对尚未兴建者予以重建。上任次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重修临汾大中楼(鼓楼),两年后的康熙四十六年(1707)三月竣工。同年八月,重修平阳考场(试院),次年十一月落成。同期,重修谯楼(小鼓楼),并修缮卜子夏、王通、司马光、薛瑄诸祠,恤其后裔。

值的重点称道的是,刘棨重修平阳试院之举尤得民心。时任山西学政的邹士璁在《重修平阳试院记》中曾记叙刘棨捐修平阳试院的经过。当时平阳试院因兵祸和地震荡然无存,刘棨深以为忧,恰值刘棨生日,其三十四位属吏商议造画屏祝寿,“公素廉戒无制,固请之”,刘棨说:“必欲寿我,盍以此为我建平阳试院乎”。属吏争先恐后捐助,邹士璁亦捐俸钱襄之,不数月而落成。邹士璁在文中曾称赞刘棨之兄刘果:“向闻公之兄为学臣,捐俸为孤寒援纳子弟员,修文庙及先贤书院,皆身先倡率,江左至今称焉,余既心仪久之。”又称赞刘棨“公职守牧民,乃能恤轸士、建书院,有兄之风。其治平阳,美绩不可胜书。”康熙《平阳府志》称赞刘棨:“在任吏惕民怀,善政不可胜举”。

时值今日,400多年过去了,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平阳先贤们为修建平阳贡院所做的贡献不应被忘记,正是由于他们的亲民爱民,造就了临汾的政通人和、人文荟萃、风清气正。

图片

2023年改造完成的贡院街

由于平阳贡院的设立,临汾市历史上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彪炳史册。

仅唐以来,平阳府就高中名科上万余人,高中进士1300余人、状元3人。仅临汾县就高中文、武进士78人,人文蔚起,足瞻文风之盛。

郑时昌,洪洞县人,字仲康,相传其八岁通《易经》,读书过目成诵,勤奋好学,寒暑不辍。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高中状元,世宗授其为典枢要,坚辞不受,任汾州教授,编著有《韵类忠节事》《群书会要》两书传世。

王纲,字振之,赵城宝贤坊官庄村人,大安元年(1209年)己巳科词赋状元,官至翰林修撰。

邢德贞,浮山人,刑部侍郞,子天祐,金正大二年中状元。

杨贞,吉州人,父亲杨椿,献州刺史,明昌科进士,官至河东南路招抚使、隰吉便宜经略使,曾修筑牛心寨抵抗元朝侵略,被围困后,极力抗争不降,其子杨克义、杨克敬、女婿伍礼厚全部战死,妻子孟氏刎剑自尽,女儿厚葬了其母后,也跳悬崖而死,杨贞望南而祭后,也跳河自尽,后来尸体飘浮到河上,被门人张安石收葬。杨贞的行为,体现了临汾文人的侠义之情、忠贞之躯,理应彪炳千秋。

张昌,字思广,元进士,晋山书院院长,洪武初被聘至礼部讲习礼仪,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充分好评,被聘为国子助教,皇太子老师,甲子、丁卯、庚午三科乡试主考,修纂《平阳府郡志》《存齐稿》等书。

亢思谦,临汾人,字子益,号水阳,嘉靖甲午年间,24岁乡试即中解元,37年丁未科中进士第25名,廷试二甲第一名,由于才华出众,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曾任河南提学副使、洛阳知府,在任期间,公正廉明、善于提拔人才,恰逢河南大旱蝗灾,他“哺赈全活甚众”,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后任陕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都颇有政绩。著有《玉堂集》《中州岩耕集》《慎修堂集》等书。特别是《慎修堂集》,共有20卷,修裁多样,内容丰富,包含15种文体,先后被收录于《四库未收书辑刊》《中华大典》《山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新化成语大词典》等。

图片

2023年改造完成的贡院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