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钉钉推出的一则火药味十足的广告引起了行业的关注,这则广告直接指出了微信存在的弊端,并投放在了通过腾讯大厦的深圳地铁深大站通道上,明摆着是一副撕逼的阵势。 分析人士称,此次钉钉广告点出了微信的种种痛点,同时突出自身让工作更专注的纯粹性,与微信形成差异,在用户当中形成共鸣。文案直接点出了微信消息泛滥、朋友圈让时间碎片化、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等问题。 面对着满是伪科学、谣言和心灵鸡汤、微商刷屏的微信朋友圈,用户对此广告也深有同感。在采访调查中,有网友表示虽然广告很有挑衅意味,但微信的确让工作和生活无法区分,占据了太多个人的时间。同时,这些弊端也令微信困惑,但却已积重难返,微信也无力在产品层面解决这一困境。 业内人士指出,撕逼味道十足的广告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更多的是双方产品模式和用户体验的较量。分析称此次钉钉把广告打到了腾讯总部,?不光是嘴上呈一时之快的撕逼,实则是阿里和腾讯在社交领域又一次碰撞,钉钉和微信的狭路相逢在所难免。 社交领域一直是阿里的软肋,但阿里并没有因为过往的失败死心,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布局社交领域。对外展开多起投资,其中国内市场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微博和陌陌,而Tango、Snapchat这些国外市场的社交应用也都有阿里的资本入股。另一方面,阿里自己也没有停止在社交领域的探索,钉钉就是在不断探索中的成果。 已是社交领域霸主的微信则正好相反,主打个人用户,目前已经拥有了6亿多用户,在意识到钉钉的威胁后,试图通过个人市场再反攻企业市场。拥有众多C端用户的微信在发展5年多后遭遇了产品体验度下降和用户老龄化等问题。商业化方面,微信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模式,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广告来解决盈利问题。但转型企业级市场并非微信长处,对于用户来说,或许也很难接受手机上安装两个"微信"。 钉钉则通过企业市场切入,以此来反攻个人社交市场。推出1年多的钉钉发展迅猛,截止目前已经有150万家的企业用户数,并且在以每个月20万到30万家的数量在增长。随着钉钉用户群规模的扩大,最终定会蚕食到个人社交领域,和微信短兵相接,必有一战。 过去的数十年,中国市场一直是消费级互联网占据主导地位,企业级互联网并没有形成气候。近年来,随着To C消费级互联网红利殆尽,To B企业级互联网市场受到了关注。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国内企业级市场已呈现出爆发之势,并已形成万亿级风口。钉钉和微信之战也只是个开始,企业级市场必将经历百花齐放到行业洗牌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撕逼大战在所难免。 |